文介绍我使用 Terraform 五年之后吸取到的经验。
1、了解你的目标受众
这一点似乎显而易见,但我也见过一些在这方面犯错的案例。当组织和规划 Terraform 的相关代码时,无论是将目录结构标准化还是确定命名规范,考虑目标受众是非常重要的。例如:你的团队是否会使用这些 Terraform 脚本和模块?你是否会向其他团队交接工作?你的团队是否会有新成员加入?你是否正在独自进行项目开发?你是否会半年或一年后仍然使用这些配置,还是会将它安排给别人?
这类问题会影响某些决策。理想情况下,无论如何都应该有 远程状态Remote State 和 状态锁定State Locking
命名规范应该对项目的最终拥有者有意义,而不是只对开发团队有意义。如果项目会转交给其他团队,应该确保他们对命名规范有发言权。如果代码由非技术的利益相关者或内部安全/ GCR 团队负责审查,应该确保他们会检查命名规范。另外,对于资源名称,为了让代码审查人员更仔细地进行检查,你应该使用资源标签,把有关的数据分类/隐私需求(高、中、低)标示出来。
2、重用,重用,重用
Terraform 注册表 为大多数普通用例提供了现成模块类库。我已经使用过 VPC 模块和安全模块中的大量功能,这些功能只需要提供相关的参数就能使用。使用不同的参数,简单调用这些模块对于处理大部分用例已经足够了。尽可能多地重用这些公共模块,可以避免大量且重复的编码、测试、检查、修复、重构等操作。
我也发现,基于使用或变更的频率划分模块和资源大有好处。例如,只使用一次的基础设施手脚架,例如 VPC 相关设置、安全模块、路由表、VPC 端点等,可以放在一起。但是像私有托管域条目、自动伸缩模块、目标模块、负载均衡器等,每次部署时都会变化,所以把这些与一次性的基础设施手脚架分离开来,会令代码检查更方便,调试更快速。
3、要明确,而非隐含
Terraform 代码中有一些常见的模式,它会导致设计中出现错误的假设。团队可以假设用来写代码的 Terraform 版本永远保持不变,外部模块不会变化,或它们使用的提供者不会变更。当这些外部依赖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时,就会导致一些难以发现的问题。
无论何处(包括主要的 Terraform 组、提供者组、功能模块组)都要确保定义是明确的。事先定义版本,可以确保依赖库是固定的,因此你可以在讨论、审查、测试后,明明白白地更新依赖关系。
4、自动化每一处,包括笔记本电脑、共享虚拟机、CI/CD。
在部署的各个阶段使用自动化方法,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。
在你提交代码前,使用 Git 预提交钩子 运行 terraform fmt
和 terraform validate
。预提交钩子的作用是确保你的代码满足最低程度的格式和语法正确。把这个预提交文件检入到仓库,对你的团队成员都有好处。项目的第一步就进行质量控制相关的操作,它虽然表面上是小事一桩,但也很重要,能为项目节省大量时间。
一切现代化部署工具都有 CI 流程。当你向原始仓库推送代码时,可以使用它来运行 SAST 和单元测试工具。我写过一篇 博客,是关于使用 Checkov 测试 Terraform 代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,并为组织特定的惯例创建自定义检查。把这些单元测试工具加入到你的 CI 管道,可以改进代码质量和健壮性。
5、写个好的 README.md 文件
我们都认为 Terraform 代码是自文档化的。的确如此,但是只有当未来的团队已经了解你的公司的命名规范、开发指南、机密通信、圈内笑话,以及你的仓库内除有效的 Terraform 代码之外其他所有东西,才会如此。维护 README.md
文件是个好习惯,它能节省大量时间,而且团队成员要为自己向 README 文件提交的任何内容负责,这样也就确保团队成员的忠诚度。
你的 README 文件至少应该包含在你的工作环境下(Linux、 Windows、Mac 等等)初始化 Terraform 环境的步骤,包括 Terraform 的版本信息。它应当确定需要的依赖库(Checkov、 TerraGrunt 及其他依赖)和其版本,以及团队使用的方便的 Linux 别名(例如有人喜欢将 terraform fmt
简写为 tff
)。最重要的是,需要确定分支和 PR 审核策略和流程、命名规范和资源标签的相关标准。
README 文件需要通过这样的检验:如果团队有新成员加入,能否告诉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正确地完成工作?如果不能,在后续的几个月内,你将面对的是无休止的标准和流程讨论会议。
结束语
这些就是我使用 Terraform 多年后,认为需要传授给大家的五条有用的建议。
以上就是良许教程网为各位朋友分享的Linu系统相关内容。想要了解更多Linux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公众号“良许Linux”,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,更多干货等着你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