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续探讨PLC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之前,我们先回顾一下上次我们以Codesys为例,介绍了它在PC端的安装和Target配置。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介绍PLC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。
在继续前进之前,我突然想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,我们之前没有提到。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,PLC可以分为编译型和解释型。Codesys属于编译型PLC,而某宝上售卖的200多元的“三菱仿”则属于解释型PLC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“三菱仿”在某宝上只需20元,就能够购买到包括全套原理图、PCB和源码等在内的完整套件。
这两条技术路线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,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IDE生成的文件是否可以在PLC设备端直接执行,编译型的可以直接运行,而解释型生成的是中间文件,其主要包含命令码和操作码,PLC在获取中间文件后会根据预先定义好的命令码来执行相应的操作。以后有时间我们分析下那20元的代码。今天我们先以编译型为例,来剖析其内部的工作原理。
区别 | 编译型 | 解释型 |
---|---|---|
执行效率 | 高 | 低 |
开发难度 | 大 | 小 |
跨平台运行 | 难 | 易 |
反编译源文件 | 难 | 一般 |
无扰下装 | 难 | 易 |
防克隆 | 好 | 差 |
1. 编译型PLC
编译型PLC本质上就是PC端IDE(如之前介绍的Codesys)生成的固件或者二进制文件可以直接在PLC设备端运行,这就要求PC端IDE要集成相关的编译器。为了更容易说明这个问题,我们以开源PLC软件Beremiz为例讲解:
Beremiz的上位机的核心由3部分组成:PLCOpen Editor,MatIEC,GCC
组件 | 功能 |
---|---|
PLCOpen Editor | 为用户提供编程界面和配置信息 |
MatIEC | 将用户基于IEC61131-3程序转为C语言文件 |
GCC | 将MatIEC转换的C文件编译链接为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或elf文件 |
Codesys对比Beremiz其实没有本质区别,可以理解为Codesys PC端 = PLCOpen Editor+MatIEC+GCC,核心过程是一致的,都是先将用户程序、配置信息编译到Image中,只是这个过程都在Codesys PC端内部处理了,并没有打开让用户看。不过,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文件中看到一些端倪。在Project目录中可以看到一个bin文件(不同的target目标文件不同)
用二进制工具打开后,可以看到如下内容,第一个字是保留字,第二个字是Image的地址,第三个字是初始化函数指针
不同的平台可以选择不同的编译器,在目标设置中可以看到它支持的处理器平台:
眼尖的小伙伴会看到Intel StrongARM,这是个什么鬼,Intel还有ARM产品么?还真有,Intel XScale系列产品是以ARMv4/ARMv5TE内核为基础的增强型ARM,不过后来停产了,由于ARM9用的ARMv4T内核与其指令兼容,所以理论上Codesys V2.x也是支持ARM9的。
2. Runtime System
Codesys/Beremiz编译好固件后是怎么运行在PLC设备端的呢?这就要请出今天的主角Runtime System(RTS)。由于没有公开的资料,所以只能以Beremiz为例向大家介绍其中的奥秘。下图就是RTS核心的一些功能:
PLC RTS | 功能 |
---|---|
IO | 主要指CPU本体所带的IO通道,常见的有DI, DO, AI, AO, PWM, PTO, HCI等等 |
Dbg Server | 主要用于和PC端通讯,获取下载用户程序,登录/注销调试模式,调试模式下读/写变量,示波器等功能 |
Library | 库分两种,内部库是用户通过IEC61131编写的供其他用户使用,外部库是写在RTS中并提供头文件给PC端 |
User Code Interface | RTS的主要功能,配合PC端来运行用户的程序 |
Backplane Bus | 背板总线主要用于控制扩展的IO,常见的协议有Modbus、Profibus等等 |
RTS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主循环,首先初始化MCU外设,然后加载用户代码并初始化变量,最后进入While(1)循环:IO输入->用户代码执行->IO输出->处理服务
2.1 User Code Interface
既然是用户接口,我们先来看看相关代码,Beremiz会将用户代码插入到对应的main.c中,然后进行编译:
接口是通过下面结构体与RTS进行交互的:
typedefstruct
{
uint32_t * sstart;
app_fp_t entry;
//App startup interface
uint32_t * data_loadaddr;
uint32_t * data_start;
uint32_t * data_end;
uint32_t * bss_end;
app_fp_t * pa_start;
app_fp_t * pa_end;
app_fp_t * ia_start;
app_fp_t * ia_end;
app_fp_t * fia_start;
app_fp_t * fia_end;
//RTE Version control
//Semantic versioning is used
uint32_t rte_ver_major;
uint32_t rte_ver_minor;
uint32_t rte_ver_patch;
//Hardware ID
uint32_t hw_id;
//IO manager data
plc_loc_tbl_t * l_tab; //Location table
uint32_t * w_tab; //Weigth table
uint16_t l_sz; //Location table size
//Control instance of PLC_ID
constchar * check_id; //Must be placed to the end of .text
//App interface
constchar * id; //Must be placed near the start of .text
int (*start)(int ,char **);
int (*stop)(void);
void (*run)(void);
void (*dbg_resume)(void);
void (*dbg_suspend)(int);
int (*dbg_data_get)(unsignedlong *, unsignedlong *, void **);
void (*dbg_data_free)(void);
void (*dbg_vars_reset)(void);
void (*dbg_var_register)(int, void *);
uint32_t (*log_cnt_get)(uint8_t);
uint32_t (*log_msg_get)(uint8_t, uint32_t, char*, uint32_t, uint32_t*, uint32_t*, uint32_t*);
void (*log_cnt_reset)(void);
int (*log_msg_post)(uint8_t, char*, uint32_t);
}
plc_app_abi_t;
初始化加载用户代码,PLC_APP_BASE就是用户Image在MCU中对应的Flash地址
uint8_t plc_load_app()
{
uint8_t ret = 0;
if(plc_app_is_valid())
{
plc_curr_app = ((plc_app_abi_t *)PLC_APP_BASE);
plc_app_cstratup();
ret = 1;
}
else
{
plc_curr_app = (plc_app_abi_t *)&plc_app_default;
ret = 0;
}
return ret;
}
cstratup函数原型,其过程和MCU进main函数之前的初始化代码非常相似,清零bss段,全局变量赋值等等
void plc_app_cstratup(void)
{
volatileuint32_t *src, *dst, *end;
app_fp_t *func, *func_end;
//Init .data
dst = plc_curr_app->data_start;
end = plc_curr_app->data_end;
src = plc_curr_app->data_loadaddr;
while (dst bss_end;
while (dst pa_start;
func_end = plc_curr_app->pa_end;
while (func ia_start;
func_end = plc_curr_app->ia_end;
while (func
初始化完成后,已经可以进入while(1)了,通过plc_curr_app->run()函数指针就可以运行用户程序了
while (1)
{
dbg_handler();
if(plc_state == PLC_STATE_STARTED)
{
plc_iom_get();
if((g_u64timer - before_iec) >= g_u64tick_period)
{
plc_curr_app->run();
before_iec = g_u64timer;
}
plc_iom_set();
}
}
以上就是良许教程网为各位朋友分享的Linu系统相关内容。想要了解更多Linux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公众号“良许Linux”,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,更多干货等着你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