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许Linux教程网 干货合集 Intel早期的CPU和现在MCU相比,表现如何?

Intel早期的CPU和现在MCU相比,表现如何?

Intel 4004是由Intel公司生产的一款微处理器,具有2000多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。与现在的微处理器相比,它的晶体管之间的距离为10um(现在的微处理器晶体管之间的距离已经实现了更小的尺寸,例如10nm以下)。Intel 4004具备处理4位数据的能力,在每秒内可进行6万次运算,工作频率为108KHz,并且其前端总线速度为0.74MHz(4位)。

image-20231205200145806
image-20231205200145806

1971年1月15日,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,从此这一天被当作具有全球IT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。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,每秒也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,运行速度只有108KHz,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。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,集成晶体管2000多只,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(1盅司=28.350克)。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Busicom计算器,为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。

Busicom最初计划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。而英特尔工程师霍夫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,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、更高效的解决方案。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。起初,Busicom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美元,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。在认识到“大脑”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,英特尔提出用60000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。Busicom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。1971年11月15日,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,每个售价为200美元。

编号为4004,第一个“4”代表此芯片是客户订购的产品编号,后一个“4”代表此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制作的第四个订制芯片。这种数字代号却延用至今。霍夫终于如愿以偿,他在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上,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,发明了世界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4004,在电子计算机历史上,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4004芯片基本具备了微处理器的特点,用它来做计算器,改变了传统计算器的形象。采用4004芯片后,再配用一块程序存储器,数据存储器,移位寄存器,再加上键盘和数码管,就构成了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。

image-20231205200149679
image-20231205200149679

Intel 4004微处理器是世界上第一款*商用计算机微处理器,就像当时的广告说的一样,它是”一件划时代的作品”。它片内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,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,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,每秒运算6万次,运行的频率为108KHz,成本不到100美元。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戈登.摩尔将4004称之为”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性的产品之一”。

最初的Intel 4004微处理器采用金顶白色陶瓷封装,后期才出现了普通黑陶瓷以及塑料封装(Intel生产早期微处理器的惯例:)金顶白陶4004又分为普通白陶、灰色痕迹白陶、5系白陶三类。其中,灰色痕迹白陶瓷版最为珍贵。Intel还曾开发出4001(动态内存DRAM)、4002(只读存储器ROM)、4003(Register),三者再加上4004,就可架构出一台微型计算机系统。

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:4004只能称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处理器,而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。第一款微处理器应该是美国军方研制,用于F-14雄猫战机中由6颗晶片组成的中央空气数据计算机:CADC(CenterAir Data Computer),虽然它的构造比4004还要简单,速度只有9.15KHz。

拓展:

我们今天个人PC能有如此高的性能,都是一步一步发展才实现的。像后面的8008、8080、8086、80286、80386。。。等

640 (1)
640 (1)

以上就是良许教程网为各位朋友分享的Linu系统相关内容。想要了解更多Linux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公众号“良许Linux”,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,更多干货等着你 !

137e00002230ad9f26e78-265x300
本文由 良许Linux教程网 发布,可自由转载、引用,但需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。如转载至微信公众号,请在文末添加作者公众号二维码。
良许

作者: 良许

良许,世界500强企业Linux开发工程师,公众号【良许Linux】的作者,全网拥有超30W粉丝。个人标签:创业者,CSDN学院讲师,副业达人,流量玩家,摄影爱好者。
上一篇
下一篇

发表评论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公众号:良许Linux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yychuyu@163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