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命令格式
bzip2` `[OPTIONS] [FILES...]
bzip2 命令行参数有意设计为接近 GNU gzip 的形式,但也不完全相同。bzip2 从命令行读入选项和文件名。 每个文件被名为 “原始文件名.bz2” 的压缩文件替换。 每个压缩文件具有与原文件相同的修改时间、 权限, 如果可能的话, 还具有相同的属主, 因此在解压缩时这些特性将被正确地恢复。
bzip2 在缺省情况下不覆盖已有的文件。 如果想覆盖已有的文件,要指定 -f 选项。
3.选项说明
-c, --stdout`` ``将数据压缩或解压缩输出至标准输出``-d, --decompress`` ``强制解压缩。 ``bzip2``, bunzip2 以及 bzcat 实际上是同一个程序,进行何种操作将根据程序名确定。 指定该选项后将不考虑这一机制,强制 ``bzip2` `进行解压缩``-z, --compress`` ``-d 选项的补充:强制进行压缩操作,而不管执行的是哪个程序``-t, --``test`` ``检查指定文件的完整性,但并不对其解压缩。 实际上将对数据进行实验性的解压缩操作,而不输出结果``-f, -force`` ``强制覆盖输出文件。通常 ``bzip2` `不会覆盖已经存在的文件。该选项还强制 ``bzip2` `打破文件的硬连接,缺省情况下 ``bzip2` `不会这么做。``-k, --keep`` ``在压缩或解压缩时保留输入文件(不删除这些文件)``-s, --small`` ``在压缩、解压缩及检查时减少内存用量。 采用一种修正的算法进行压缩和测试, 每个数据块仅需要 2.5 个字节。 这意味着任何文件都可以在 2300K 的内存中进行解压缩, 尽管速度只有通常情况下的一半。在压缩时,-s 将选定 200K 的块长度,内存用量也限制在 200K 左右, 代价是压缩率会降低。 总之,如果机器的内存较少(8MB 或更少), 可对所有操作都采用 -s 选项``-q, --quiet`` ``压制不重要的警告信息。属于 I``/O` `错误及其它严重事件的信息将不会被压制``-``v``, --verbose`` ``详尽模式——显示每个被处理文件的压缩率。 命令行中更多的 -``v` `选项将增加详细的程度, 使 ``bzip2` `显示出许多主要用于诊断目的信息``-L, --license, -V, --version`` ``显示显示软件版本、许可证条款及分发条件``-1 (or --fast) to -9 (or --best)`` ``在压缩时将块长度设为 100 k、200 k ... 900 k。 对解压缩没有影响``--`` ``将所有后面的命令行变量看作文件名,即使这些变量以减号 - 打头。 可用这一选项处理以减号 - 打头的文件名, 例如:``bzip2` `-- -myfilename``--repetitive-fast, --repetitive-best`` ``这些选项在 0.9.5 及其以上版本中是多余的。 在较早的版本中,这两个选项对排序算法的行为提供了一些粗糙的控制,有些情况下很有用。 0.9.5 及其以上版本采用了改进的算法而与这些选项无关
4.常用示例
(1)不保留原文件压缩。
bzip2` `/etc/passwd
压缩后 /etc/passwd 将变为 /etc/passwd.bz2。
(2) 保留原文件压缩。
bzip2` `-k ``/etc/passwd``# 或``bzip2` `-c ``/etc/passwd` `> ``/etc/passwd``.bz2
(3)压缩时显示指令执行过程。
bzip2` `-``v` `/etc/passwd``/etc/passwd``: 2.256:1, 3.546 bits``/byte``, 55.67% saved, 1552 ``in``, 688 out.
(4)解压 .bz2 文件,不保留原文件。
bzip2` `-d ``/etc/passwd``.bz2
(5)解压 .bz2 文件,保留原文件。
bzip2` `-dk ``/etc/passwd``.bz2``# 或``bzip2` `-``dc` `/etc/passwd``.bz2 > ``/etc/passwd
(6)测试.bz2压缩文件的完整性,实际上不解压。
bzip2` `-tv ``/etc/passwd``.bz2``/etc/passwd``.bz2: ok
bzip2采用 Burrow-Wheeler 块排序文本压缩算法和 Huffman 编码将文件压缩为后缀为 .bz2 的 bzip2 文件。压缩率一般比基于 LZ77/LZ78 的压缩软件好得多,其性能接近 PPM 族统计类压缩软件。
为各位朋友分享的相关内容。想要了解更多Linux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公众号“良许Linux”,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,更多